针对自闭症儿童甩手走路行为的干预教案设计(中班年龄段),需结合行为功能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及社交引导,以下是综合多篇专业文献整理的具体方案:
一、行为评估与目标设定
1. 功能分析
首先需观察甩手行为的发生场景(如无聊时自我刺激、任务压力下的逃避或兴奋表达),记录频率和触发因素。中班儿童(4-5岁)的干预目标应聚焦于:
减少甩手频率至可接受范围(如从每小时20次降至5次)
建立替代性肢体协调动作(如自然摆臂)
提升步行时的社交适应性(如保持目光接触或简单应答)
2. 个性化调整
根据儿童能力差异,可分解目标为:
初级:完成5米直线行走时甩手≤3次
进阶:在集体行走中模仿同伴摆臂动作
二、核心干预策略
1. 前事控制与环境调整
视觉提示:在地面贴彩色脚印或箭头标记,引导步幅和手臂摆动节奏;使用腕带挂坠(如小铃铛)通过触觉反馈提醒手部位置
任务简化:将行走任务拆解为“站立-抬臂-迈步”分步指令,避免过度语言指令造成压力
2. 替代行为训练
摆臂练习:通过游戏化训练(如“小士兵行军”或“模仿机器人”),教授自然摆臂动作,配合音乐节奏强化
感觉代偿:提供减压玩具(如捏力球)或让儿童手持轻质物品(如毛巾卷),转移手部刺激需求
3. 强化与反馈机制
即时强化:每完成一段无甩手行走,给予代币奖励(贴纸),集满3个代币兑换偏好活动(如旋转游戏)
社交强化:同伴示范+教师表扬,如“明明今天走路像小班长一样帅!”
三、跨领域整合训练
1. 感觉统合干预
前庭觉训练:通过平衡木行走、大龙球俯卧滚动改善肢体协调性,减少寻求前庭刺激的甩手行为
触觉脱敏:用不同质地材料(毛刷、触觉板)摩擦手部,降低对甩手动作的感官依赖
2. 社交情境泛化
小组课设计:组织“小火车”游戏,要求儿童握住前方同伴的肩膀集体行走,自然限制甩手空间
社交故事:制作图文卡片解释“安静的手可以帮助我们交朋友”
四、家庭协同方案
1. 居家练习
每日5分钟“甩手-停”指令训练(听到“停”时手贴裤缝保持3秒)
家庭散步时采用“手插口袋”或“推购物车”等趣味姿势
2. 数据记录
家长需记录甩手次数变化及触发场景(如看电视时增多/饭后减少),供教师调整策略
注意事项
避免强制制止:直接阻止可能引发焦虑,建议用“手累了休息一下”等中性提示
医学排查:若伴随癫痫发作(如甩手时目光呆滞),需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
此教案需持续实施4-8周,并根据阶段性评估动态调整。建议每周召开家校沟通会同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