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中国自闭症患者总数已超过1300万,其中0-14岁儿童患者约300万-500万,且以每年近20万人的速度增长。上海作为一线城市,医疗资源集中,需求更为突出。按每位儿童年均5万元康复费用估算,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别。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如上海发布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2025年),以及《关于加强上海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2. 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升级
数字疗法成为重要方向,预计2025年中国自闭症数字疗法市场规模将突破10亿元。VR/AR、AI等技术被应用于个性化干预方案,例如“启航星光”项目已推出语言干预等专业课程。
康复辅具逐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降低家庭负担的同时促进技术普及。
3. 服务体系建设加速
上海已形成多层次康复机构网络,包括公立医院(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民办机构(如雅恩健康、奇翔儿童发展中心),以及社区融合服务项目。
多学科协作模式(医疗、教育、心理)成为主流,例如“医教结合”被写入政策文件。
4.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专业人才短缺仍是瓶颈,尤其是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康复师。
行业集中度低,机构质量参差不齐,未来整合与标准化是趋势。
上海凭借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医疗资源集聚优势,自闭症治疗行业将向数字化、个性化、普惠化方向发展,但需解决人才与标准化问题以释放更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