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症状包括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关于"眼睛"这一特征,以下是详细图解与解释:
1. 对视回避
自闭症儿童常回避与他人眼神接触,表现为目光飘忽、短暂对视后立即移开,或完全避免目光交汇。这种社交性注视缺陷在婴儿期即可观察到,如6个月大时仍不追视人脸。
2. 眼神空洞
即使有对视,眼神也常显得"无内容"——缺乏情感传递或互动意图,难以通过眼神表达好奇、喜悦等情绪,仿佛"视而不见"。
3. 非功能性注视
更倾向于凝视物体的局部(如旋转的风扇叶片),而非人脸或社交场景,这种注视缺乏社交目的性。
1. 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大脑中负责处理社交信息的区域(如梭状回面孔区)活跃度较低,导致对眼神信号的解码能力受损。
2. 感官过敏
部分患者因感觉过敏而主动回避眼神接触,直视可能引发生理不适(如眩晕或焦虑)。
3. 发育里程碑
正常婴儿2-3个月会出现"社交性微笑",而自闭症患儿往往缺失这一行为,眼神互动发育滞后是早期预警信号之一。
需注意假性自闭症或ADHD(多动症)也可能出现眼神异常,但前者对视时间可短暂存在,后者则因注意力分散导致眼神游离而非彻底回避。
若发现孩子持续存在眼神异常,建议结合其他症状(如语言延迟、刻板行为)及专业评估工具(如ADOS量表)综合判断。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社交眼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