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早期表现和确诊年龄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多数情况下在3岁前就能观察到明显症状。以下是不同年龄段的关键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早期警示信号(6个月-2岁)
1. 社交互动异常
6个月后难以被逗笑,眼睛很少注视人
10个月左右对名字无反应(听力正常)
缺乏对亲人的依恋,如不认人、不爱被抱
2. 语言与沟通障碍
1岁左右咿呀学语阶段明显落后,或出现非语言交流异常(如不会指物)
语言倒退现象:曾会叫“爸爸”“妈妈”后又消失
二、典型症状显现期(2-3岁)
1. 核心症状
社交障碍:回避目光接触,不与其他儿童玩耍,对他人存在缺乏关注
刻板行为:反复排列物品、迷恋旋转物体(如电扇、车轮)
语言异常:鹦鹉学舌、自言自语或完全缄默
2. 行为特征
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如家具移动引发情绪崩溃)
兴趣狭窄(如只穿固定衣服、只吃特定食物)
三、诊断时间窗
最早筛查:1岁内可通过婴儿与母亲的互动反应初步筛查
确诊高峰:多数在2-3岁确诊,症状此时已显著区别于同龄儿童
干预关键期:越早发现(尤其3岁前),康复效果越好
四、家长自测建议
可通过观察“五不”行为初步判断:
1. 不看(目光回避)
2. 不应(叫名无反应)
3. 不指(不会指物)
4. 不语(语言发育滞后)
5. 不当(行为刻板或感知异常)
若发现上述表现,建议尽快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如ADOS量表、发育史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