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机构干预
1. 行为疗法
应用行为分析(ABA)通过正向强化帮助建立适应性行为,减少刻板动作,每周需保持20-40小时训练强度。  
关键反应训练(PRT)通过自然情境互动激发社交意愿,适合低龄儿童。
2. 语言与沟通训练
使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或辅助设备帮助无语言幼儿表达需求。  
言语治疗师结合游戏、社交故事提升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感统训练
通过秋千、平衡木等器械改善触觉防御和前庭觉异常,每周2-3次,持续3-6个月。
二、本地资源推荐
1. 康复机构
福州康语台江第一中心提供ABA训练、言语治疗等课程,针对2-7岁发育迟缓儿童。  
台江医院儿科采用MDT多学科联合诊疗,结合医教一体模式。
2. 教育支持
特殊教育机构如康语、东方启音等提供个性化教学计划,注重生活技能和社交适应。
三、家庭干预策略
1. 环境调整
减少强光、噪音刺激,使用可视化日程表帮助幼儿预判活动流程。  
通过触觉盒(含丝巾、毛绒玩具)逐步降低触觉敏感。
2. 日常训练
亲子共读绘本、角色扮演增强社交互动,每日固定10分钟触觉游戏(如捏橡皮泥)。  
饮食增加富含Omega-3的食物(如深海鱼、核桃),促进大脑发育。
四、注意事项
药物辅助:利培酮(1-3mg/d)或阿立哌唑(5-15mg/d)可缓解易激惹症状,需严格遵医嘱。  
早期干预:6岁前为关键期,密集行为干预效果更显著。  
建议家长尽早联系专业机构评估,结合家庭训练持续干预。具体方案需根据幼儿个体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