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研究和临床实践,儿童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筛查和诊断需结合核心症状观察、专业评估工具及医疗干预流程。以下是综合指南:
一、核心症状的家庭观察
1. 社交沟通障碍
婴儿期(0-1岁):对父母呼唤无反应、回避眼神接触(如喂奶时不看母亲)、缺乏社交性微笑。
幼儿期(1-3岁):不参与假想游戏(如假装打电话)、对同龄儿童无兴趣、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如对父母哭泣无反应)。
语言异常:2岁仍无功能性语言(如“妈妈”),或出现语言倒退(原本会说的词突然不用)。
2. 重复刻板行为
坚持固定路线(如上幼儿园必须走同一条路)、反复排列物品(如将玩具排成直线)。
对特定感官刺激过度敏感(如恐惧吸尘器声音、拒绝衣服标签)。
二、专业诊断流程
1. 初步筛查工具
M-CHAT-R/F量表:适用于16-30个月幼儿,包含23个“是/否”问题,如“孩子是否会用手指物?”。
ABC量表:评估感觉、交往、语言等57项行为特征,需家长或老师填写。
2. 综合评估
临床观察:医生通过游戏互动观察社交反应、语言能力及刻板行为。
标准化工具:如ADOS(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和ADI-R(自闭症诊断访谈量表),需由专业机构完成。
三、注意事项
1. 早期干预重要性
3岁前是干预黄金期,即使未确诊,疑似症状也建议尽早介入。
2. 避免误诊
感统失调等表现可能与自闭症相似,需通过多学科评估(如儿科、心理科)鉴别。
若发现孩子有上述迹象,建议尽快至医院儿童保健科或精神科进行系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