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合康复训练
包括语言训练、行为矫正、感觉统合训练、社交技能培养等,采用ABA应用行为分析、TEACCH结构化教学等方法,针对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衢州“暖星计划”通过集中康复训练帮助15名自闭症儿童提升社交能力。
2. 医疗支持与评估
部分中心提供ADOS-2(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等“金标准”评估工具,结合CPEP-3量表对认知、社交等维度进行分级干预。如哈医大四院通过多领域动态评估制定康复目标。
3. 家庭参与模式
康复中心通常提供家长培训,指导家庭延续训练方法。例如大连小海豚康复中心通过补贴(每月2000元)和家庭协作,帮助患儿多多在4年内实现从“无语言”到小学适应的转变。
1. 儿童康复案例
2. 大龄患者支持
重庆浩爱康复中心等机构针对成年自闭症患者提供托养服务,解决“家长老龄化”带来的照护难题。
1. 医保覆盖
国内29项康复项目(如言语训练、认知知觉训练)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2. 融合教育实践
如上海“与星星同行”夏令营通过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共舞等活动促进社会融入,昭通市“康教融合”模式帮助40余名患儿在认知和语言上取得突破。
尽管康复中心取得显著进展,但大龄患者终身支持体系、偏远地区资源覆盖仍是待解难题。目前全国自闭症患者约1300万,0-18岁群体超300万,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支持”成为政策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