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确诊需要结合专业医生的临床观察、标准化评估工具以及多学科综合判断,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核心要点:
一、核心症状观察
1. 社交沟通障碍
眼神接触减少或缺失,对他人表情、情绪反应迟钝。
呼名不应或反应迟缓,缺乏共同注意力(如不会用手指物)。
语言发育延迟或倒退,可能出现重复性语言或答非所问。
2. 重复刻板行为
兴趣狭窄(如只玩固定玩具)或行为刻板(走固定路线、反复摆弄物品)。
对环境变化敏感,物品摆放被变动时会烦躁不安。
二、专业诊断流程
1. 初步筛查
医生通过家长访谈了解发育史,并观察孩子互动行为,常用“五不”筛查法(不看、不应、不指、不语、不当)。
使用简易量表如M-CHAT(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进行初步风险判断。
2. 标准化评估
医院诊断:采用国际标准工具如ADOS(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等,侧重症状评估。
机构评估:可能使用VB-MAPP、ABLLS-R等工具,侧重能力评估(如语言、社交技能)。
3. 医学检查
听力测试、智力测试(如韦氏量表)排除听力障碍或智力发育迟缓。
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或脑影像检查,排除遗传或器质性疾病。
三、注意事项
1. 早期干预重要性
3岁前是干预黄金期,即使未确诊,疑似症状也建议尽早干预。
需与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疾病鉴别。
2. 多学科协作
最终诊断需由儿童精神科、发育行为科医生综合病史、行为观察及测试结果得出。
若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建议尽快至专业医疗机构评估,避免延误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