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症状表现
1. 社交互动障碍
眼神接触异常:回避与他人对视,或眼神交流短暂飘忽
呼名无反应:对名字呼唤无应答,但对特定声音(如广告)敏感
情感互动缺失:不主动寻求拥抱,对他人情绪变化反应迟钝
2. 语言沟通异常
语言发育滞后:2岁仍无有意义单词,3岁不会说短句
交流障碍:重复他人话语、语调平直,或出现语言能力倒退
非语言沟通缺失:12月龄后仍不会用手指物或挥手再见
3. 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
重复动作:持续拍手、摇摆身体、旋转物品等
固执行为:坚持固定路线/饮食,轻微改变引发强烈焦虑
感官异常:对声音/触觉过度敏感或迟钝
二、年龄阶段预警信号
婴幼儿期(6-12个月):不追视人脸、对逗引无反应
1-2岁:不会玩假装游戏(如喂娃娃吃饭),不模仿动作
2-3岁:无语言或仅说单词,对同龄儿童无兴趣
任何年龄退化:已掌握的技能(语言/社交)突然丧失
三、专业评估建议
1. 筛查工具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30分以上需警惕
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适用于16-30月龄
2. 医学诊断
需结合发育史观察、标准化评估(如ADOS-2量表)及专业医生面诊
排除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类似表现疾病
四、注意事项
单一症状不足以确诊,需多维度持续观察
成人自我评估需结合童年发育史,建议寻求精神科专业诊断
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
若存在上述多个特征,建议通过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系统评估。日常生活中可记录行为细节,为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