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交互动障碍
回避社交接触:对同伴互动缺乏兴趣,常独自玩耍,难以建立友谊关系。  
情感回应淡漠:对父母或他人的情感表达(如关心、表扬)反应迟钝,甚至无动于衷。  
非语言交流缺陷:眼神接触短暂或回避,面部表情呆板,肢体语言(如手势、点头)使用极少。  
二、语言与沟通异常
语言功能滞后:可能仅使用简单词汇或短句,语言逻辑混乱,或重复他人话语(鹦鹉学舌)。  
表达障碍:难以描述需求或感受,常用刻板句式(如反复问同一问题),语调平直缺乏情感。  
非语言沟通困难:不理解手势、表情等社交信号,如无法通过指物表达需求。  
三、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
重复动作:频繁出现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无意义行为。  
固执于常规:对日常生活流程(如穿衣顺序、上学路线)极度坚持,轻微变动可能引发焦虑或哭闹。  
兴趣单一:沉迷特定主题(如数字、车轮),排斥其他活动,游戏方式机械(如只排列玩具不搭建)。  
四、情绪与感知觉异常
情绪波动大:易突然愤怒、哭泣或大笑,可能伴随自伤(如撞头、咬手)或攻击行为。  
感官敏感:对声音(如吹风机)、光线、触觉(衣物标签)过度敏感,或对疼痛异常迟钝。  
五、其他伴随表现
智力发展不均衡:部分儿童在特定领域(如记忆、计算)能力突出,但整体学习能力落后。  
生活自理困难: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需长期辅助训练。  
若孩子出现上述多项表现,建议尽早至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进行专业评估。早期干预(如行为疗法、语言训练)可显著改善社交与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