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自闭症几个月能测出来

  • 心理师
  • 2025-09-16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自闭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最早可以从婴儿3个月龄开始初筛,但确诊通常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专业评估。以下是具体的时间节点和筛查流程:

一、筛查与诊断时间线

1. 初筛阶段

  • 3个月龄:首次初筛,观察婴儿的眼神接触、社交性微笑等基础社交反应。若发现异常(如回避目光、对声音无反应等),需重点关注。
  • 6~12个月龄:后续在6、8、12月龄进行初筛,重点评估对名字的反应、共同注意能力(如是否会指向感兴趣的事物)以及互动游戏兴趣。
  • 1~3岁:在18、24、30、36月龄继续筛查,关注语言发育、刻板行为等更明显的症状。
  • 2. 复筛与诊断阶段

  • 复筛(18个月龄后):若初筛异常,需转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使用专业量表(如ABC量表)复筛。
  • 确诊(24个月龄后):通过专业诊断工具(如ADOS量表、ADI-R访谈)结合《DSM-5》或《CCMD-3》标准进行诊断。
  • 二、早期警示信号(6~12个月)

    家长可通过以下行为初步判断风险:

  • 社交互动异常:6个月后仍缺乏眼神接触,10个月对名字无反应,12个月无共同注意(如指物分享)。
  • 语言与情绪:咿呀学语缺失或倒退,对互动游戏无兴趣,情绪反应极端(过度安静或哭闹难安抚)。
  • 刻板行为:如反复拍手、旋转物品,对日常变化极度抗拒。
  • 三、注意事项

  • 个体差异:部分患儿症状可能较晚显现,需持续跟踪筛查。
  • 干预黄金期:6岁前干预效果最佳,早发现可显著改善预后。
  • 若发现孩子存在多项警示信号,建议尽快就医进行专业评估。筛查工具和流程可参考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规范。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