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其发生是遗传、环境、神经发育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主要相关因素的
1. 遗传因素
遗传被认为是自闭症发病的核心因素之一。研究发现:
同卵双胞胎中若一方患自闭症,另一方患病概率高达37%-90%,显著高于异卵双胞胎。
约15%的患者与已知基因突变(如DDX53、FGF13等X染色体基因)相关,且遗传方式复杂,涉及多基因协同作用。
家族中有智力障碍或类似自闭症病史的个体,患病风险更高。
2. 环境因素
孕期及出生后的环境暴露可能增加风险:
孕期影响:母亲吸烟、饮酒、感染(如麻疹或流感病毒)、接触化学物质(如DDT杀虫剂、重金属)或放射性物质,均可能干扰胎儿脑发育。
围产期问题:早产、难产、缺氧等并发症与自闭症风险相关。
出生后环境:家庭沟通不足、环境污染(如新装修房屋的化学物质)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3. 神经生物学机制
脑结构异常:自闭症患儿大脑偏侧化异常,如顶叶下部和中央前回向右偏侧化,可能与社交和语言功能障碍相关。
免疫与代谢:部分患者存在免疫细胞功能异常(如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或神经递质(如单胺系统)失调。
表观遗传学:环境因素可能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如DNA甲基化)影响神经发育。
4. 其他假说
性别差异: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可能与X染色体基因的“女性保护效应”有关。
多因素交互:遗传易感性与环境暴露的叠加效应可能是关键,例如DDT暴露与特定基因变异共同增加风险。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自闭症是多病因、异质性的疾病,需结合基因检测、脑影像学及环境史综合评估。早期筛查和干预(如数字疗法)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