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评估结果通常基于专业量表和临床观察,不同评估工具的标准和解读有所差异。以下是常见的评估结果分类及对应的诊断意义:
1. 常用评估量表及结果解读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总分范围15-60分:
15-29分:非孤独症范围  
30-37分:轻至中度孤独症  
38-60分(且≥5项得分≥3分):重度孤独症。  
自闭症行为量表(ABC)  
≥31分:可能存在孤独症风险  
≥67分:通常可确诊为孤独症。  
克氏行为量表(CBS)  
主要用于筛查,分数越高提示孤独症倾向越明显,但需结合其他评估工具综合判断。
2. 诊断核心依据(DSM-5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的DSM-5诊断手册,自闭症谱系障碍(ASD)需满足以下两类核心症状:
社交沟通障碍:如缺乏眼神交流、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对话困难等。  
重复刻板行为:如固定仪式动作、感官异常(对光线/声音过度敏感)等。  
症状需在儿童早期出现,并影响日常生活功能。
3. 其他辅助评估工具  
PEP-3:用于制定康复计划,评估认知、语言、运动等能力,但不作为诊断工具。  
ADOS(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通过结构化观察评估社交和沟通能力,常用于专业机构。  
4. 注意事项  
专业诊断必要性:量表结果仅作参考,最终需由儿童发育行为专家或精神科医生结合临床观察、发育史等综合判断。  
早期干预:若评估提示风险,建议尽快至三甲医院儿童心理科或专科机构(如广州市脑科医院、中山一院等)进一步确诊。  
如需更详细的评估方法或诊疗指南,可参考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