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南通自闭症咖啡 上海自闭症孩子开咖啡

  • 心理师
  • 2025-09-30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一、上海自闭症咖啡馆的典型代表

1. 多·幸福咖啡馆

上海首家商业化运作的自闭症咖啡馆,位于南京西路丰盛里,由5名自闭症员工和1名带教老师组成团队。咖啡师吴佳辰通过标准化流程制作咖啡,拉花技术虽不完美但充满真诚;烘焙师王相晴能独立制作曲奇、蛋糕等点心。咖啡馆定价18-32元,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盈亏平衡,可持续的“自我造血”模式。

2. 爱·咖啡实践基地

由曹小夏创办,最初因场地问题暂停后重启,现落户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特色在于“志愿者陪聊”模式,顾客需预约成为志愿者,通过与自闭症少年互动换取免费咖啡。开业时已有0多人预约,成为社交融合的实践平台。

3. 星儿艺术生活馆

位于武夷路,集咖啡简餐与自闭症文创展示于一体,是国内首家市场化运作的大龄自闭症就业平台。通过艺术创作与餐饮服务结合,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

二、运营模式与支持体系

  • 职业培训:华东师范大学开发四阶段训练体系,包括语言发声、社交互动、事务处理到咖啡制作技能,帮助自闭症患者完成职业转型。
  • 多方合作:企业提供免租金场地(如多特瑞公司)、公益组织负责康复训练(如小马过河启星艺术中心),形成“职业培训-实习-就业”闭环。
  • 社会意义:通过附赠员工成长故事卡片、精油扩香辅助情绪稳定等细节,避免过度消费公益标签,强调平等与融合。
  • 三、其他地区的参考案例

  • 厦门“星空咖啡”:2024年开业,5名孤独症青年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正式咖啡师,市残联通过社区店模式推动就业融合。
  • 温州“星融咖”:2024年11月营业,温州首家大龄自闭症就业咖啡馆,四位“大孩子”通过咖啡服务实现社会价值。
  • 这些案例表明,自闭症咖啡馆的成功需依赖专业化培训、商业化运作和社会支持网络的结合。南通若计划开展类似项目,可借鉴上海的市场化路径或厦门的联动模式,同时需结合本地资源特点。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