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幸福咖啡馆
上海首家商业化运作的自闭症咖啡馆,位于南京西路丰盛里,由5名自闭症员工和1名带教老师组成团队。咖啡师吴佳辰通过标准化流程制作咖啡,拉花技术虽不完美但充满真诚;烘焙师王相晴能独立制作曲奇、蛋糕等点心。咖啡馆定价18-32元,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盈亏平衡,可持续的“自我造血”模式。
2. 爱·咖啡实践基地
由曹小夏创办,最初因场地问题暂停后重启,现落户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特色在于“志愿者陪聊”模式,顾客需预约成为志愿者,通过与自闭症少年互动换取免费咖啡。开业时已有0多人预约,成为社交融合的实践平台。
3. 星儿艺术生活馆
位于武夷路,集咖啡简餐与自闭症文创展示于一体,是国内首家市场化运作的大龄自闭症就业平台。通过艺术创作与餐饮服务结合,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
这些案例表明,自闭症咖啡馆的成功需依赖专业化培训、商业化运作和社会支持网络的结合。南通若计划开展类似项目,可借鉴上海的市场化路径或厦门的联动模式,同时需结合本地资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