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宝宝秋季腹泻怎么治疗

秋季腹泻:诊断、治疗与类别

随着季节的转换,秋季腹泻成为了许多婴幼儿家庭的困扰。那么,如何诊断秋季腹泻?治疗方法又有哪些?让我们一起了解。

诊断篇:

对于秋季腹泻,正确的诊断是第一步。

1. 大便化验:对于长时间腹泻、反复大便带血或治疗无效的孩子,需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检测是否有特殊细菌感染。

2. 血常规检查:多数患儿白细胞总数正常,但少数略高。若孩子伴有发热,检查血常规可观察白细胞的变化,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还需检测心脏、肝脏、肾脏酶的情况,帮助判断是否有器官损害。

3. 轮状病毒血清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若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呈4倍增高,则具有诊断意义。

4. 其他检查:对于腹泻严重、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便血、合并营养不良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B超或内镜检查等。若患儿出现抽搐,还需进行神经系统的检查,甚至头部CT,以判断是否合并颅内问题。

治疗篇:

确诊后,如何治疗成为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1. 常规治疗:

饮食调理:母乳喂养的患儿暂停辅食,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患儿适量喂养乳制品。严重呕吐的患儿可短暂禁食,之后继续喂养。

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宝宝秋季腹泻时,可采用口服补液盐的方法。脱水症状明显的患儿则需要静脉输液。

2.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可使用利巴韦林等。

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的微生态治疗: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制剂等。

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粉是常用药物。对于症状轻微的患儿,家长可在家给宝宝服用蒙脱石散、益生菌等。但需注意,蒙脱石散和益生菌不建议同时服用,最好间隔两个小时。

中医治疗:包括外用药和内服药。外用药如肉桂、丁香等研末后填入肚脐;内服药则根据症状选择。

类别:

小儿腹泻常见的类别有以下五种:

1. 饮食不当:由于婴幼儿消化功能不健全,喂养不当可能导致腹泻。如食物种类不当或过早进食某些食物都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此类腹泻常伴有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大便呈稀糊状、蛋花汤样或水样。

生理性腹泻

某些新生儿刚刚踏入这个世界不久,就开始出现稀便的现象,这种稀便呈黄绿色,且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尽管如次,他们依然精神饱满,充满活力,食欲旺盛。这些孩子可能是患有生理性腹泻。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摄入牛奶或鸡蛋等异体蛋白质后,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日晒、风吹或衣物摩擦等常见情况时,他们的皮肤可能会出现湿疹,体温也可能出现升高。

细菌性肠炎或痢疾

这是一种由细菌侵入肠胃道引发的腹泻。轻度病情的孩子可能并无发热或仅有低热症状,大便次数增加,伴有脓血。而重度病情的孩子可能会突发高热,面色苍白,甚至出现抽搐、四肢冰冷、脉搏微弱等严重症状,这种状况与脑膜炎、败血症极为相似,很难区分。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婴儿,他们可能仅表现出无热或低热,每天排出水样大便三到五次,这很容易误判为消化不良。

气候变化的挑战

气候的突然变化也会引发腹泻。比如,腹部受凉会促使肠蠕动增强;而天气过热则会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再加上婴儿饮食量增加,消化道的负担也随之加重。这种腹泻与气候因素紧密相连,天气转凉时,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保暖和衣物增减,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更要加倍注意。天气炎热时,及时为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是必要的。对于这种类型的腹泻,只需在饮食上稍作调整,通常就可以痊愈。

病毒性腹泻的警示

一种被称为“秋季腹泻”的病毒性腹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它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常在每年的8至11月间发病,其中9月为发病高峰。这种腹泻主要影响6至18个月龄的婴儿。秋季腹泻发病急,体温可升高至38至40摄氏度之间,并伴有感冒症状。发病当天就会出现腹泻,大便量多,像水一样涌出。由于频繁腹泻,患儿可能出现眼眶凹陷、口唇干燥等脱水症状。

对于家长来说,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腹泻及其相关症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在孩子出现不适时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持孩子的饮食健康、注意保暖和卫生、及时补充水分等都是预防腹泻的关键。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