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辅助训练是康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刺激辅助和反应辅助两大类型。这两种辅助方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训练场景和儿童能力水平。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两种辅助方法的概念、具体形式以及应用技巧。
刺激辅助是指通过调整教学项目的呈现形式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视听觉类支持的一种间接辅助方式。它不直接针对儿童本身,而是通过改变环境刺激来引导正确反应。
1. 位置辅助:将目标物品放在距离儿童最近的位置。例如在辨识卡片时,把目标卡片"草莓"放在离孩子手最近的地方,增加选择正确卡片的可能性。
2. 大小/颜色辅助:通过改变目标物的大小或颜色来提供视觉提示。如将目标图片放大或改变背景颜色,使其更醒目。
3. 动作提示:包括用手指敲击、触碰目标物,或用目光注视目标物来引导儿童注意力。
刺激辅助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辅助,更容易随着儿童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撤销。研究表明,在视觉和听觉任务中,刺激辅助的运用非常普遍且有效。
反应辅助是指直接针对自闭症儿童本身提供帮助,通过语言、肢体、手势等提示引导儿童做出正确行为反应。相较于刺激辅助,反应辅助更直接有效。
1. 肢体辅助:
2. 示范辅助:
3. 语言辅助:
反应辅助特别适合在儿童完全无法独立完成任务时使用,它能最大化地帮助儿童体验成功,建立信心。
| 特点 | 刺激辅助 | 反应辅助 |
||-|-|
| 辅助方式 | 间接(改变环境刺激) | 直接(作用于儿童本身) |
| 撤销难度 | 较易撤销 | 较难撤销 |
| 适用场景 | 视觉/听觉任务 | 各种训练环境 |
| 儿童参与度 | 需要一定观察能力 | 需要较少主动参与 |
选择辅助类型时应考虑:
1. 儿童当前能力水平
2. 训练任务的特性
3. 辅助撤销的难易程度
4. 儿童的感知偏好(视觉型/听觉型等)
1. 任务分解:将复杂技能分解为小步骤,如穿袜子可分为:套前脚掌→拉至后脚掌→拉过后脚跟→往上拉穿好
2. 及时辅助:在儿童无法反应或错误反应时立即提供适当辅助
3. 强化奖励:每完成一个步骤都给予奖励,如口头表扬、食物或玩具
4. 辅助消退:随着能力提高,逐步减少辅助强度,如从全肢体辅助→部分肢体辅助→无辅助
5. 兴趣引导:通过提高孩子兴趣来增强训练效果,如使用孩子喜欢的玩具进行训练
1. 帮而不替:辅助是帮助孩子完成,而不是完全代替他做。如穿袜子时帮助打开袜口而不是直接给他穿上
2. 个体差异: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选择辅助类型和强度,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案
3. 环境泛化:在家庭、学校等不同环境中进行训练,促进技能泛化
4. 行为观察:注意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通过呼名反应等训练引导注意力
5. 长期坚持:辅助训练需要长期、系统的坚持才能见效
通过科学运用刺激辅助和反应辅助,结合自闭症儿童的个体特点,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学习新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社交互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