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性质差异
自闭(自我封闭):指一种心理或行为状态,表现为主动回避社交、暂时性情绪低落或内向倾向。这种状态通常是可逆的,可能由压力、环境变化或短期情绪问题引发,属于主观情感体验。
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特征包括社交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需通过专业医学诊断确认。其成因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属于客观存在的生理性病症。
2. 表现与影响
自闭:常见于社恐或青春期人群,表现为社交场合紧张、过度关注自我形象,但语言和认知能力正常,可通过心理调整改善。
自闭症:患者可能缺乏“自我”概念,难以整合外界信息,甚至无法建立基本社交互动(如目光接触)。重度患者如同“破碎的镜子”,功能受损显著。
3. 术语演变与争议
医学界更倾向使用“孤独症”替代“自闭症”,因后者易与日常用语混淆。英文术语为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强调谱系多样性。
若需进一步区分具体案例或干预方法,建议结合专业评估。当前对自闭症的认知已从“疾病”转向“神经多样性”,倡导更包容的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