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情况属于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特征包括:
1. 社交沟通障碍:回避眼神接触、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如对表情/语气不敏感)、缺乏主动社交意愿。部分儿童即使语言能力正常,也可能出现"答非所问"等交流异常。
2. 刻板行为模式:坚持固定生活程序(如只走固定路线)、对特定事物异常执着(如长时间观察旋转物体)。
3. 感知觉异常:可能表现为对疼痛/危险不敏感,或对某些声音/触觉过度敏感。
非专业语境中可能指:
若观察到持续存在的社交障碍或刻板行为,建议尽早就诊评估。3岁前是干预黄金期,专业诊断需结合多维度行为观察。当前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50(学龄儿童),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
需要说明的是,性格特质与病理状态有本质区别,自我评估时需谨慎避免标签化。真正的孤独症诊断需由精神科医生或发育行为专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