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呼名无反应:孩子对名字呼唤无应答,缺乏眼神对视,甚至被怀疑存在听力问题。
2. 互动缺失:对他人逗弄或拥抱无回应,表现为漠视或回避,不参与同龄人活动,如不参与抢零食等社交场景。
3. 情感疏离:对父母在场与否无感知,陌生环境中完全自我封闭。
1. 语言迟缓或倒退:一岁后仍无咿呀学语,或曾学会的词汇(如"爸爸")逐渐消失。
2. 表达刻板:语言机械、声调平淡,可能出现鹦鹉学舌式重复,或仅用动作代替语言表达需求。
1. 重复动作:如转圈、拍手、反复开关门,或长时间盯着旋转物体(如电扇)。
2. 抗拒变化:坚持固定流程(如穿衣顺序),对环境改变极度抵触。
3. 异常感官反应:对声音过度敏感(捂耳朵)或迟钝(无视危险),可能伴随自伤行为(咬手指至出血)。
若发现上述多个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家长需关注孩子的发育里程碑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