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纳与调整期待
许多家长提到,从最初的否认、自责到最终接纳孩子的独特性是重要转折。重度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分享道:"调整期待不是放弃,而是理解孩子的节奏"。有位妈妈在经历两年半干预后,发现幸福感反而提升,因为她学会了用"培养宠物"的耐心看待孩子的进步。
2. 家庭干预的核心地位
多位家长强调机构训练需与家庭干预结合。一位母亲发现机构训练4年的孩子仍无法控制情绪后,转向家庭运动训练(如滑板、冰球),最终帮助孩子入学。叶子妈提出三阶段干预理论(自觉唤醒期、社会融合期、全面恢复期),强调家长主导的长期陪伴。
3. 自我关怀与支持系统
4. 实用应对策略
这些经验显示,自闭症育儿既是挑战也是重塑家庭关系的契机。正如一位家长所言:"我首先活出自己,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