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发病年龄:自闭症的核心症状通常在1-3岁显现,部分患儿在6个月至2岁即可观察到早期警示信号,如对名字无反应、缺乏眼神交流等。
2. 倒退型自闭症:少数患儿在2岁前发育看似正常,但2-4岁期间出现技能退化(如语言能力丧失、社交回避),需警惕倒退型自闭症的可能。
1. 社交障碍: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呼唤无反应、难以建立依恋关系,甚至对家人也缺乏互动兴趣。
2. 语言与沟通异常:语言发育明显滞后(如不会说简单词语),或出现非言语沟通障碍(如无手势指物)。
3. 刻板行为:重复动作(转圈、拍手)、对特定物品异常执着(如车轮、风扇),或对日常变化极度抗拒。
1. 诊断时间窗:专业诊断通常在2-3岁进行,但症状明显的患儿1岁左右即可被发现。2岁前虽不轻易确诊,但可通过筛查量表(如M-CHAT-R/F)评估风险。
2. 家庭观察工具:家长可参考《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若得分>30分需及时就医。需注意,量表结果仅为筛查参考,最终需由专科医生结合行为观察确诊。
1. 黄金干预期:2-6岁是干预关键阶段,早期康复训练(如社交技能、语言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2. 家长需关注细节:即使孩子部分能力正常(如眼神交流),若伴随社交冷淡、重复行为等,仍需专业评估。
若发现孩子存在上述异常,建议尽快至儿科或儿童发育行为科进行综合评估,避免延误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