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以下从特征、原因和治疗等方面综合说明:
1. 社交障碍:回避眼神接触,难以理解他人情绪,缺乏依恋感,常独自玩耍。
2. 语言障碍:约50%患儿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或倒退,可能出现重复语言、代词混淆等。
3. 刻板行为:坚持固定生活流程,如重复拍手、排列物品,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
4. 感知觉异常:对声音、触觉等刺激过度敏感或迟钝,如抗拒特定衣物或噪音。
1. 行为干预:应用行为分析(ABA)通过正向强化改善社交和自理能力。
2. 语言训练:使用图片交换系统(PECS)或辅助设备促进沟通。
3. 感觉统合训练:针对感知觉异常设计活动,如平衡木、触觉脱敏。
4. 药物辅助:如利培酮控制情绪爆发,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5. 家庭支持:家长参与训练,保持环境结构化,减少焦虑诱因。
我国近年推动孤独症儿童康复进医保,多地提高补贴标准,并加强融合教育。但大龄患者仍面临就业和托养等挑战。
若怀疑孩子有自闭症倾向,建议尽早就医评估,早期干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