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期筛查与诊断
采用ABC量表等专业工具观察幼儿社交、语言、刻板行为特征,及时对接三甲医院发育行为科完成评估
建立医疗档案,定期复诊跟踪发育进展(如每季度CARS量表测评)
2. 个性化干预实施
参照普通儿童发育标准表制定认知、语言训练计划,重点突破眼神对视、指令回应等基础能力
每日安排2小时结构化训练:包括感统游戏(平衡板、触觉盒)、社交情景模拟(超市购物角色扮演)
利用强化物(零食、玩具)建立正向行为支持,减少自我刺激行为
3. 家校社协同
定期参与机构家长培训,学习ABA干预技巧并与康复师同步家庭训练方案
组织社区融合活动(如亲子徒步、爱心义卖),促进社会接纳
二、阶段性成果
能力提升:幼儿从无语言到掌握50个需求性词汇,安坐时间从3分钟延长至15分钟
行为改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下降70%,可完成穿衣、如厕等基础自理任务
家庭成长:建立可视化日程表、情绪管理卡片等支持工具,家长焦虑量表分数降低40%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计划
1. 挑战:泛化能力不足(机构学会的技能难以迁移至家庭),触觉敏感影响社交参与
2. 优化方向:
引入更多场景化训练(如不同场所的电梯使用练习)
联合OT治疗师开展触觉脱敏训练(深压按摩、材质适应盒)
加入家长互助小组获取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