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其中,基本原则是中小学校内原则上不得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对于非寄宿制中小学和幼儿园,这一规定更加严格,明确禁止设置此类场所,已经设立的也需要逐步退出。
在一些特殊的情形下,例如寄宿制中小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并依法取得经营许可后,可以允许设置校园商超。这些商超必须自办自管,并且严格管理食品的种类和质量,不得售卖高盐、高糖、高脂食品及酒精饮料。
这一规定的背景是为了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近年来,关于校园内食品经营场所出现的问题屡见不鲜,如高价招租、劣质食品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和安全。2021年《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进一步明确了“一刀切”禁止中小学校内设食品经营场所。
在实际执行中,各地也在积极响应这一政策。例如,广东等地已经要求已经设立的校园商超逐步退出,仅允许寄宿制学校在严格程序下保留。这表明,对于校内食品经营场所的限制日趋严格,重点也在强化健康管理责任。
作为家长和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关注和支持这一政策的实施,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学校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校园内的食品安全,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