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泉州发现距今418年明代古钟

泉州通淮关岳庙,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庙宇,于2022年在例行检查中意外发现了一件珍贵的文物——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所铸造的铁铸古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座古钟是关岳庙内现存已知年代最早的珍贵文物,其独特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节之处彰显尊贵

这座古钟通高一百二十厘米,钟口直径达七十厘米,重量约达三百五十公斤,胎体厚实,达到五厘米。铭文清晰,刻画了“在城迎春门 关王庙钟 万历三十二年 三月吉日立”的字样。这一记载,印证了这座古钟正是明代泉州迎春门关王庙(即现今的通淮关岳庙前身)的原物。由于长期悬挂于庙内正门左侧房梁上,这座古钟未经风雨侵蚀,保存状态极为良好。

二、历史价值非凡

这座古钟与《泉州通淮关岳庙庙志》中记载的“关壮缪侯庙钟”信息完全吻合。明代的文学家李光缙曾为其撰写碑文,文中记载此钟为庙内首口钟。铭文中引用的关羽“释曹”的典故,彰显了关帝的精神。这座古钟不仅见证了泉州古城门的变迁(明嘉靖年间通淮门改名迎春门),更是关帝信仰发展史的见证者。

三、保存完好,展示于庙内

这座古钟现收藏于通淮关岳庙文化馆三楼的展厅中。令人惊奇的是,这座古钟仍然可以鸣响。每逢节庆,钟声洪亮如初,延续着四百多年的宗教仪式传统。

这一发现为研究明代泉州的城市变迁、关帝信仰以及冶铸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这座古钟如同一部历史的教科书,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泉州的过去,感受到关帝信仰的深厚底蕴。它的存在,也让通淮关岳庙成为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历史的魅力。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