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孤独症儿童会不会自闭

1. 孤独症与自闭症的关系

孤独症和自闭症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名称,主要因地区用语差异而区分。在中国内地医学界多使用“孤独症”,而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常用“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本身就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而非“会不会自闭”的问题。

2. 孤独症的核心特征

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包括:

  • 社会交往障碍:缺乏眼神交流、对亲人无依恋感、难以建立同伴关系。
  • 语言沟通障碍:语言发育迟缓或倒退,可能出现刻板重复的语言(如模仿他人说话)。
  • 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如反复开关电器、坚持固定路线或仪式性动作。
  • 这些表现可能被误解为“自闭”,但实质是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的症状。

    3. “自闭”与孤独症的区别

  • “自闭”:通常指主观情绪上的自我封闭,是短暂的心理状态,可通过调节改善。
  • 孤独症:是先天性的发育障碍,需长期干预(如康复训练、行为疗法)。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障碍并非主动选择,而是疾病表现。
  • 4. 是否需要额外关注“自闭”倾向?

    孤独症儿童可能因社交困难加重孤立感,但重点应放在专业干预上:

  • 早期干预:3岁前是黄金干预期,通过行为训练改善社交和语言能力。
  • 家庭支持:家长需学习引导技巧,避免因误解症状而焦虑。
  • 孤独症儿童本身属于自闭症谱系,其症状是疾病表现而非心理选择。正确理解疾病特征并积极干预,比关注“是否自闭”更有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