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一步指令类型
1. 动作指令
简单肢体动作:如"拍拍手""跺脚""举手""摸头""叉腰"等,通过身体示范辅助完成。
日常行为指令:如"坐下""站起来""过来""挥手"等,需结合身体提示逐步减少辅助。
2. 物品相关指令
物品操作:如"拿笔""放杯子""捡积木"等,需确保孩子能识别目标物品。
物品传递:如"给老师""把纸扔垃圾桶"等,可通过手势提示强化执行。
3. 感官互动指令
注意力训练:如"看着我""指鼻子"等,需保持视线接触并逐步延长专注时间。
寻声反应:如"找声音""转向老师"等,培养对声音源的敏感度。
二、实施原则与技巧
1. 指令统一性
所有家庭成员需使用完全相同的指令用语(如统一说"拍拍手"而非"小手拍一拍"),避免语言变体造成混淆。
2. 单次指令与即时辅助
避免重复指令,若孩子无反应,应立即通过肢体引导完成动作,而非反复口头催促。
完成后及时强化,如给予喜爱的玩具或活动作为奖励。
3. 环境控制
减少干扰(如关闭电视/音乐),确保指令发出时孩子处于专注状态。
初期训练距离控制在1米内,逐步延长至远距离指令。
三、进阶训练衔接
当孩子掌握80%以上一步指令后,可过渡到二步指令(如"拍手再摸头")或结合物品特征的指令(如"拿红色的积木")。需注意根据个体能力调整难度,避免过早引入复杂指令。
以上训练需结合专业康复计划,建议家长在特教老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