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交互动障碍
眼神交流异常:婴儿期不追视人脸,回避对视,被逗引时转头避开
呼名无反应:10-12月龄对名字无回应,但对广告声等非社交声音敏感
情感互动缺失:不寻求拥抱,对父母离开/归来漠不关心,缺乏分享行为(如展示玩具)
社交规则不理解:幼儿园阶段独自玩耍,难以理解轮流、合作等互动规则
二、语言沟通异常
语言发育迟缓:2岁无有意义单词,3岁不会说短句;部分出现语言倒退(已会词汇消失)
沟通方式刻板:重复广告词、语调平直如机器人,代词混淆(如用“你”代替“我”)
非语言沟通缺陷:12月龄后仍不会用手指物、挥手再见等肢体表达
三、刻板行为与感知觉异常
重复动作:持续拍手、摇摆身体、踮脚走路或旋转物品
固执routine:路线/饮食/作息变化引发焦虑,坚持穿同一件衣服
感官敏感:对声音(吹风机)、触觉(衣物标签)过度敏感,或对疼痛异常迟钝
四、分龄预警信号
| 年龄段 | 典型表现 |
|||
| 6-12个月 | 不笑、不追视人脸;对逗引无反应;无咿呀学语 |
| 1-2岁 | 不会玩假装游戏(如喂娃娃);不模仿动作(如拜拜) |
| 2-3岁 | 无语言或仅单词;不理睬其他孩子;情感互动淡漠 |
五、其他特征
游戏能力缺陷:机械排列玩具而非创造性玩耍,缺乏象征(如假装开车)
智力发育不均衡:部分患儿在记忆、数学等领域表现超常,但整体认知滞后
若发现多个上述表现,建议尽早就诊发育行为科或儿童精神科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社交和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