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成因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普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主要成因和相关特征的
一、主要成因
1.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倾向显著,同卵双胞胎共患率高于异卵双胞胎。
多基因异常(如2号、7号、15号染色体变异)及脆X综合征等染色体问题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3-4倍,提示性别相关遗传机制。
2. 环境与围产期因素
孕期影响:母亲妊娠期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吸烟饮酒,或患有慢性疾病可能干扰胎儿神经发育。
出生后因素:早产、低体重、缺氧窒息等围产期并发症与自闭症相关。
其他假说: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肠道菌群紊乱等环境因素可能参与,但证据尚不充分。
二、核心特征
1. 社交障碍
缺乏眼神交流、回避身体接触,难以理解他人情绪或建立友谊。
分冷漠型、被动型等社交类型,多数患儿对互动无兴趣。
2. 语言与沟通异常
语言发育迟缓或倒退,部分患儿仅能机械重复词语,缺乏交流意图。
非语言沟通(如手势、表情)能力薄弱。
3. 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
重复动作(如开关灯、转圈)或执着于特定物品。
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坚持固定生活流程。
三、其他表现
智力差异:约70%患儿智力落后,少数在记忆、艺术等领域表现超常。
感觉异常:对声音、光线等刺激过度敏感或迟钝。
共病问题:可能合并多动症、抽动障碍或情绪障碍。
四、重要澄清
教养方式非主因:过去认为父母冷漠导致自闭症的观点已被否定,遗传和生物学因素占主导。
早期干预关键:尽管病因未完全明确,但早期行为训练可显著改善预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表现或干预方法,可参考专业医疗机构的详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