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闭通常指一种暂时性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主动回避社交、情绪低落等,但不存在脑功能发育障碍。这种状态可能由环境压力或情绪问题引发,通过心理调节或环境改善可以缓解。
2. 自闭症(孤独症)则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属于疾病范畴,核心症状包括社交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医学上明确将其归类为生理性发育异常,与后天教养方式无直接因果关系。
1. 生物学角度:自闭症是神经发育性障碍,目前研究证实其具有终身性。脑功能异常会持续存在,但通过干预可改善社会适应能力。
2. 症状发展:
1.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3岁前开始康复训练(如行为疗法、语言训练)效果最佳,部分儿童可达到“临床最佳结果”(症状接近消失)。
2. 综合治疗策略:需结合神经康复、特殊教育及家庭支持,重点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而非追求“治愈”。
自闭症作为神经发育障碍具有终身性,但通过科学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而普通的自闭情绪则属于可调节的心理状态,两者不可混淆。若存在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