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结构框架
1. 称谓与基本信息
需明确接收单位(教育局/学校全称),注明家长及儿童姓名、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格式:YYYY年MM月DD日)。示例:
> “尊敬的XX区教育局:
> 家长XXX(身份证号:XXXXXXXX),孩子XXX(身份证号:XXXXXXXX)出生于XXXX年XX月XX日,现申请入读贵校。”
2. 申请理由陈述
健康原因:需附公立医院诊断证明(如自闭症诊断报告、发育评估结果),说明孩子的具体障碍表现(如语言发育迟缓、社交困难等)。
教育需求:强调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的必要性,或申请特教资源的理由(如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支持)。
3. 佐证材料清单
医学证明(三甲医院盖章的孤独症诊断报告或残疾证);
能力评估报告(如韦氏智力测试、社会生活能力评测);
其他辅助文件(如居住证明、家庭情况说明)。
4. 家长承诺
需注明家庭教育规划及配合学校工作的具体措施,例如:
> “承诺积极参与学校制定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定期与教师沟通,确保孩子康复训练与学习进度同步。”
5. 结尾与落款
使用“恳请审核批准”等规范用语,手写签名并附联系方式、日期。
二、核心内容示例
1. 孩子情况说明
诊断信息:明确标注自闭症类型(如高功能自闭症/阿斯伯格症),简述社交、语言、行为方面的障碍表现。例如:
> “孩子于2023年经XX医院诊断为高功能自闭症,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不完整、回避眼神交流,但对音乐和绘画有浓厚兴趣。”
能力评估:突出学习潜力与适应性,如“通过康复训练,已掌握基础课堂规则,注意力持续时间从5分钟提升至15分钟”。
2. 选择该校的理由
教育理念:认可学校“个性化教育”或“融合教育”政策;
资源支持:提及资源教室、特教师资或影子老师等配套服务;
成功案例:参考该校已接收的自闭症学生成长案例(如社交能力提升、学业进步)。
3. 入学准备与支持需求
适应性训练:计划提前参观校园、熟悉教室环境;
专业支持:申请个别辅导(每周≥3课时)、感统训练或语言治疗;
家校协作:承诺定期参加家长会,配合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三、注意事项
1. 避免主观描述:如“孩子胆小”“不够聪明”等,需用医疗报告或评估数据替代。
2. 时效性:部分城市要求提前1-2个月提交申请,需关注当地教育局通知。
3. 保密协商:若担心“标签化”,可与学校沟通仅限必要人员知晓诊断信息。
四、政策依据与扩展
随班就读政策:根据广东省2024年《实施细则》,普通学校需优先接收自闭症儿童,每班随班就读学生不超过3人,并提供个别化教育计划。
延缓入学选项:若孩子需更多适应时间,可凭医学证明申请推迟一年入学。
如需进一步个性化调整,建议结合当地教育局政策或咨询特教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