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期警示特征(6个月-2岁)
6个月后:若婴儿难以被逗笑、缺乏眼神注视或对他人面部表情无反应,可能是早期警示信号。
10个月左右:对名字无反应(排除听力问题),社交性微笑缺失,互动手势(如指物)极少。
1岁左右:语言发育滞后,如无牙牙学语或语言倒退现象。
2. 典型症状显现期(1-3岁)
社交障碍:不参与假想游戏,对同龄儿童无兴趣,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如对父母哭泣无反应)。
语言异常:2岁仍无功能性语言(如“妈妈”),或出现刻板重复的模仿语言。
刻板行为:坚持固定路线、抗拒日常变化,或对特定物品(如钥匙)过度依恋。
3. 诊断窗口期
最早诊断年龄:部分症状明显的儿童可在1岁左右被筛查发现,但需结合专业评估。
黄金诊断期:多数儿童在2-3岁可通过行为观察(如社交、语言、兴趣异常)确诊。
晚期诊断:极少数轻度ASD可能学龄期才被发现,但核心症状通常在3岁前已存在。
4. 需注意的误区
个体差异:部分ASD儿童智力正常,语言发育可能不滞后,但社交障碍仍为核心特征。
与其他疾病区分:需排除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类似表现的疾病。
若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建议尽早通过专业机构(如儿科发育行为科)进行标准化评估(如M-CHAT-R/F量表),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