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自闭儿童竞争游戏案例

以下是针对自闭症儿童设计的竞争游戏案例及干预要点,结合社交技能训练和情绪管理目标,综合多个可信来源整理而成:

一、基础规则类竞争游戏

1. 石头剪刀布改良版

  • 通过实物演示(石头、剪刀、布)帮助孩子理解抽象规则,用糖豆作为强化物,赢家获得奖励。家长需刻意表现输赢时的情绪(如失望或喜悦),引导孩子理解竞争概念。
  • 干预重点: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规则,逐步引入随机输赢机制。
  • 2. 123木头人

  • 结合指令训练(“走/停”)和身体控制,通过音乐或口令控制游戏节奏,适合小组互动。可先由家长担任指挥者,再让孩子轮换角色。
  • 干预重点:提升规则执行能力与多回合轮转意识。
  • 二、团队协作型竞争游戏

    1. 搭积木比赛

  • 分组搭建指定主题(如房子),评比完成速度或创意度。过程中引导孩子表达想法(如“这块积木放哪里?”),并学习接受他人意见。
  • 干预重点:平衡竞争与合作,减少因意见冲突引发的情绪问题。
  • 2. 钓鱼比赛

  • 使用磁性钓鱼玩具,设定时间限制,计数比拼谁钓得更多。可加入角色扮演(如“渔民小队”),增强趣味性。
  • 干预重点:通过计数强化数学概念,同时训练轮流等待能力。
  • 三、运动类竞争游戏

    1. 花样赛跑

  • 设置障碍路线(绕过软垫、跳过呼啦圈),结合不同指令(单脚跳、快慢交替)。用计时器记录成绩,强调“进步奖励”而非绝对胜负。
  • 干预重点:改善粗大动作能力,降低对失败的焦虑感。
  • 2. 抢椅子游戏

  • 经典游戏的改良版:音乐停止时未坐到椅子者不淘汰,改为完成指定动作(如拍手三次)。减少挫败感,保持参与积极性。
  • 干预重点:通过规则调整减轻竞争压力,培养接受变化的能力。
  • 四、情绪管理结合型游戏

    1. “狼来了”指令游戏

  • 孩子扮演小羊,根据“老狼”报出的时间点数前进,听到“开饭了”需逃跑。通过角色轮换学习观察他人反应,同时练习危险规避。
  • 干预重点:将情绪爆发点(如被抓到)转化为趣味互动,引导冷静应对。
  • 2. 输赢情绪演练

  • 在比赛前预演可能的结局,用社交故事(如“小明输了很难过,但他深呼吸后说‘下次再试’”)示范恰当反应。
  • 干预重点:提前建立情绪调节策略,避免现场失控。
  • 关键干预原则

    1. 视觉提示优先:用图片或视频演示规则,减少语言指令的依赖。

    2. 渐进式挑战:从高成功率开始(如让孩子多赢),逐步过渡到公平竞争。

    3. 强化物匹配:根据孩子喜好选择奖励(如零食、代币),及时强化积极行为。

    4. 情绪同步反馈:成人需夸张表现输赢时的表情,帮助孩子识别情绪。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