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录表概述
对于任何建筑工程,一份详尽且规范的沉降观测记录表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份记录表旨在详细捕捉工程概况、观测点设置以及数据记录等关键信息,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二、工程概况
每一份沉降观测记录表都会首先呈现工程的概况,如同一张简洁的名片,包含工程名称、地点、参建单位(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基本信息。还会详述工程的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建筑面积及工期等关键结构信息。这些信息为我们理解整个工程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
三、观测点设置与数据记录
观测点的设置是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每一个观测点都会被细致编号,从1到XX,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这些观测点通常位于建筑物的角部、中部或桩基顶部,以捕捉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这些观测点所使用的材料多为铟钢尺,安装完毕后,会详细记录其初始标高。
四、填写注意事项
在填写这份记录表时,需要注意观测频率、数据精度以及附件要求。对于砖混结构,首层完成后即开始观测;对于框架结构,需在桩基顶部设点。施工期间,每增加1-2层就要观测一次,竣工后还需要定期复查。数据精度至关重要,使用经校验的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同一观测点两次读数差需控制在1mm以内。还需附上观测点布置图、水准点位置图及沉降量-时间-荷载(S-P-T)曲线图等必要附件。
五、实例展示
实际的沉降观测记录表会包含更多的细节与数据。例如,“工程名称:XX县工商局315投诉中心大楼”的观测记录,从2003年3月10日至2003年4月15日的观测数据都会详细记录,包括使用的观测仪器以及各个观测点的沉降情况。还会展示工程状态以及观测者和监测者的信息。
六、规范引用与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