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强化物吸引法
选择孩子喜欢的玩具或食物作为强化物,将其放在家长眼睛附近,引导孩子视线移动。当孩子出现对视时立即给予奖励,并配合夸张的表情和语言表扬。
2. 躲猫猫游戏
利用窗帘、毛毯等道具制造突然出现的视觉刺激,通过愉悦的情绪传递吸引孩子对视。游戏时可逐步拉远距离,增强孩子在空间中的视觉搜寻能力。
3. 照相引导
用手机或相机配合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如玩具)吸引目光,逐步减少辅助物和语言提示,帮助孩子建立"看镜头"的意识。
1. 需求激发对视
将孩子想要的物品放在高处或密封容器中,迫使其通过眼神交流寻求帮助。当孩子自发对视后再满足需求,形成正向强化。
2. 表情游戏
通过做鬼脸、指认五官等夸张面部动作吸引注意力,延长对视时间。家长可与孩子互相指认眼睛、鼻子等部位,增加趣味性。
3. 动态追视训练
使用发光弹球、吹泡泡等动态游戏,锻炼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泡泡游戏还能同步训练数数、轮流等待等社交技能。
1. 避免强制手段
切勿用手强迫孩子转头或反复命令"看着我",这可能导致抵触情绪。应通过自然情境创造对视机会。
2. 保持视线平视
蹲下与孩子保持同一高度,将物品或强化物置于与眼睛齐平的位置,降低对视难度。
3. 循序渐进原则
从短暂对视开始,逐步延长交流时长。初期可接受0.5秒的对视,后期通过提问等方式延长至3秒以上。
这些方法需要长期坚持,建议每天穿插在生活场景中练习(如喂饭、玩耍时)。若进展缓慢,可结合视觉敏锐力训练(如袜子配对、迷宫游戏)提升基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