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效果需要辩证看待,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局限性。结合现有研究和临床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 辅助性作用
感统训练主要针对自闭症儿童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如触觉过敏、前庭觉异常等),通过平衡木、秋千等器械训练能改善动作协调性和基础感知能力。临床数据显示,系统化训练(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可使触觉敏感度改善率达72%。对于伴随明显感统失调症状的孩子(如转圈不晕、运动笨拙等),这类训练能缓解部分生理性障碍。
2. 核心障碍的局限性
自闭症的核心问题是社交沟通障碍,而感统训练最初是为正常儿童设计的,对神经发育异常的孤独症患儿作用有限。研究表明,感统训练虽能短期提升某些基础能力(如肌肉控制),但对社交、语言等核心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约70%的家长反馈训练效果会随时间递减,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
3. 科学应用建议
4. 注意事项
若考虑尝试感统训练,建议优先选择融合多感官刺激(如触感球、震动玩具)的科学课程,并持续跟踪孩子的进步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