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ASD)的遗传机制复杂且多因素参与,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与基因变异、染色体异常及多基因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以下是遗传因素导致自闭症的主要机制和研究进展:
自闭症并非单基因遗传病,而是由数百个风险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神经发育、突触功能和信号传递等关键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的共病率高达50%-90%,而异卵双胞胎仅10%-30%,凸显遗传因素的主导作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自闭症与多动症(ADHD)共享部分遗传位点(如MANBA基因),但两者也存在显著差异的遗传结构。
1. 特定区域重复/缺失:
2. 基因剂量效应:染色体微重复或微缺失通过改变基因拷贝数,干扰神经发育相关蛋白的表达平衡。
尽管遗传贡献率高达60%-93%,环境因素(如孕期感染、缺氧等)可能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进一步放大遗传风险。例如,母体高龄或孕期服药可能协同特定基因变异增加患病概率。
当前研究仍处于阶段,未来需通过多组学分析揭示更精确的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