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强化形式主要分为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两大类,其中正向强化是干预中最常用的方法。以下是具体的强化形式和应用场景:
一、正向强化形式
1. 实物奖励
使用孩子喜爱的零食、玩具等作为即时奖励,适用于初期行为塑造阶段。例如完成指令后给予小饼干或贴纸。
需注意控制奖励频率,避免过度依赖。
2. 代币系统
通过积攒代币(如星星卡片)兑换更大奖励,适合培养延迟满足能力。例如集满5个代币可兑换一次游乐场活动。
需配合可视化规则说明(如代币兑换表)。
3. 社会性强化
包括口头表扬(“做得真棒!”)、拥抱、击掌等,适用于已建立基本社交能力的儿童。
需结合具体行为描述(如“你刚才主动看妈妈的眼睛,太好了”)。
4. 活动强化
将偏好活动作为奖励,如完成学习任务后允许玩10分钟拼图。需提前明确活动规则和时间限制。
二、负向强化形式
1. 消退法
故意忽视不恰当行为(如哭闹),待其停止后立即强化替代行为。适用于无安全风险的行为问题。
需全家统一执行,避免间歇性强化。
2. 反应代价
扣除已获得的代币或特权,适用于已建立规则体系的中高功能儿童。如攻击行为导致失去当日电视时间。
三、强化实施要点
即时性:行为发生后3秒内给予强化效果最佳。
一致性:所有家庭成员需采用相同强化标准。
渐进性:从连续强化过渡到间歇强化,最终泛化至自然强化。
个体化:根据儿童感知特点选择强化物(如触觉敏感儿童可能抗拒击掌)。
四、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体罚或威胁等惩罚性手段,可能加剧焦虑和问题行为。若行为干预无效,建议结合感统训练或药物辅助(需专业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