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症状观察
1. 社交互动障碍
眼神接触异常:回避对视或眼神交流短暂,婴儿期喂奶时不看母亲,幼儿期缺乏社交性微笑。
呼名反应差:对名字无回应或反应迟钝,表现为“充耳不闻”。
社交兴趣缺失:不参与假想游戏(如过家家),对同龄儿童无互动意愿。
2. 沟通异常
语言发育滞后:2岁仍无功能性语言(如“妈妈”),或出现语言倒退(原本会说的词消失)。
非语言沟通缺陷:缺乏指物、点头/摇头等肢体语言,常拉大人手代替表达需求。
3. 重复刻板行为
行为模式固定:坚持走相同路线、物品必须按固定方式摆放,抗拒变化。
特殊兴趣:沉迷旋转物体(如风扇)、重复排列物品,或对特定感官刺激异常敏感。
二、家庭初步筛查方法
ABC量表:适用于2-14岁儿童,包含57项行为特征评估,筛查分界值≥67分(需结合专业诊断)。
五“不”识别法:
1. 不看/少看(眼神接触少)
2. 不应/呼名无反应
3. 不指/少指(缺乏肢体语言)
4. 不语/语言倒退
5. 不当行为(刻板兴趣或感官异常)。
三、专业诊断流程
1. 临床行为观察:医生通过诊室互动评估社交、语言及行为表现,结合家长提供的成长史。
2. 量表辅助:常用M-CHAT-R/F(16-30个月幼儿)、ADOS(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等工具。
3. 鉴别诊断:需排除智力障碍、听力问题等类似症状疾病,可能需进行智力测试或听力检查。
四、注意事项
早期干预关键期:3岁前是黄金干预期,若发现可疑症状应尽早就诊,避免纠结“确诊”标签。
专业机构选择:建议前往儿童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或自闭症专科中心评估。
若怀疑孩子有自闭症倾向,建议立即记录行为细节(如ABC观察表)并预约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