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能自闭症儿童的个别化训练需要根据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需求,制定高度个性化的干预计划。以下是关键要点和策略:
1. 基础能力培养
重点发展模仿、注意力、基础认知等先备技能,包括:
2. 生活自理能力
贯穿训练全程,包括穿衣、进食、如厕等技能,需将步骤拆解至最细(如如厕训练分解为10余个步骤)。
1. 结构化环境
通过视觉提示(时间表、任务卡)和固定流程减少焦虑,结合ABA原理强化正向行为。
2. 多感官介入
利用触觉(玩胶泥)、听觉(声音配对)、视觉(积木分类)等多通道输入提升学习效果。
3. 家庭协同干预
家长需掌握基础训练技巧,定期与机构沟通调整计划,例如通过家庭游戏巩固社交互动(如传球、律动儿歌)。
需整合医疗机构、特教学校(如青岛晨星实验学校的"三维育人目标")和社区资源,形成"评估-训练-调整"闭环。研究表明,8岁前尤其是3岁前是干预黄金期,需保持每周20小时以上的训练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