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握拳姿势
自闭症儿童的标准握拳姿势为拇指内收贴近示指,其他四指呈扇形张开。这种姿势有助于提高手部控制能力和灵活性,改善因大脑皮层功能异常导致的精细运动障碍。
二、训练方法
1. 行为疗法
通过正面强化(如口头表扬或奖励)引导孩子模仿正确握拳动作,逐步减少错误姿势。例如,用代币系统记录成功次数,积累到一定数量兑换奖励。
家庭环境中可结合游戏,如握拳后松开抓取小积木,增强趣味性。
2. 感统训练与运动疗法
利用感官刺激(如触摸不同纹理的物体)促进大脑与手部神经连接,配合手腕旋转、拧毛巾等动作增强握拳力度。
设计针对性活动:用勺子舀绿豆、穿珠子等,锻炼手眼协调与手指分工。
3. 生活化练习
日常任务中融入训练,如解系纽扣、用筷子夹纸团,逐步提升精细动作能力。
推荐使用儿童握力器(选择15磅以下规格),通过抓握训练增强手指力量,但需避免过度用力。
三、注意事项
避免刻板行为干扰:若孩子出现“蝴蝶手”(手指拍打或握拳靠近嘴巴等重复动作),需通过分散注意力或替代行为训练逐步调整。
个性化评估:若握拳姿势长期异常(如拇指持续内扣),建议咨询康复师制定计划,必要时结合推拿(如捏脊、按揉四神聪穴)改善神经功能。
循序渐进:从大颗粒物品抓握过渡到小物体,初期可辅助孩子的手完成动作,再逐渐减少支持。
通过持续训练,多数自闭症儿童可改善握拳功能,但需注意其可能伴随的社交或注意力问题,建议结合综合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