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吴老师谈自闭自闭症老师

一、自闭症的核心特征与干预理念

吴老师强调自闭症是神经发育障碍而非性格问题,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交障碍(如回避眼神接触、语言沟通困难)、刻板行为(如坚持固定路线或物品摆放)以及兴趣狭隘。她提出干预需基于"理解而非改造"的原则,认为孩子的特殊行为(如反复触摸门锁、特定动作顺序)实则是通过秩序感建立安全边界的本能需求,建议通过"过渡预告""视觉提示法"等策略逐步引导。

二、融合教育的实践案例

在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的案例中,吴老师通过系统性融合教育帮助自闭症儿童小睿实现显著进步:

1. 环境营造:提前与班级师生家长沟通,建立包容氛围,避免因突发喊叫等行为引发集体排斥;

2. 能力培养:通过同伴互助(如同学教系鞋带)、仪式化训练(如固定早读流程)提升生活自理与社会适应能力;

3. 个性化支持:针对小睿的音乐敏感特质设计活动,逐步延长其专注力并引导参与集体互动。

三、家庭干预的关键方法

吴老师特别指出家长需掌握科学干预技术:

  • 早期干预:推荐使用"丹佛模式"等强调亲子互动的早期干预体系,通过游戏提升社交与认知能力;
  • 行为管理:应用ABA(应用行为分析)原理,例如用解压玩具替代撞头等自我刺激行为;
  • 情绪调节:通过"微仪式感"(如出门前倒数"发射火箭")降低孩子对变化的焦虑。
  • 四、专业资源与支持体系

    吴老师团队推荐家长阅读《自闭症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蜗牛牵我去散步》等书籍,系统学习从理论到实操的干预策略。同时建议参与"星星雨"等专业机构的培训,结合个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