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普遍认为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神经发育障碍。以下是综合现有研究的主要成因分析:
1. 多基因遗传与染色体异常
自闭症与多种基因变异相关,尤其是2号、7号、15号染色体长臂异常、脆X综合征等染色体问题。同卵双胞胎的同病率高达82%,而异卵双胞胎仅10%,家族中有自闭症患者时,后代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2. 神经递质与脑结构异常
部分患儿存在脑干发育不良、小脑体积减小或胼胝体过薄等问题,导致脑区连接功能受损。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分泌异常也可能影响社交和认知功能。
1. 孕期高危因素
2. 后天环境与养育方式
长期处于铅污染环境、缺乏社交互动(如家长疏于语言交流)可能加剧症状,但非直接病因。
近年发现早期神经递质调控(如小鼠实验)或虚拟现实技术可能改善症状,中医调理(如中药结合行为训练)也在中。
当前医学界强调遗传为主、环境为辅的多元成因模型,建议高风险家庭关注产前筛查和早期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