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儿童自闭症的治疗药物主要针对相关症状(如情绪不稳、攻击行为等)而非核心症状,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分类整理现有药物及研究进展:
一、已临床应用药物
1. 抗精神病药物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最常用,可减少重复行为、攻击行为和自伤行为,但可能引起体重增加等副作用。
氟醇:用于躁动行为,但不良反应较多。
2. 其他对症药物
抗抑郁药(如舍曲林、氟西汀):缓解抑郁或焦虑症状。
中枢兴奋剂(如):改善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症状。
神经调节药物:如γ-氨基丁酸、吡拉西坦等,可能辅助改善脑功能。
二、新型疗法与研究进展
1. 干细胞治疗
我国2025年批准首款干细胞新药进入临床试验(九芝堂美科研发),初步显示可改善脑灌注和免疫调节,部分案例总有效率达70%。
脐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显著降低CARS评分(自闭症评估量表)。
2. 靶向药物与微生物疗法
AST-001(L-丝氨酸异构体):二期临床试验显示可改善儿童适应行为,减少父母压力,耐受性良好。
脆弱拟杆菌BF839:调节肠道菌群,对低龄患儿异常行为和胃肠道症状有改善作用。
BMS265246(清华大学研发):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缓解神经炎症,动物实验有效。
注意事项
无特效药:现有药物仅缓解部分症状,核心社交障碍仍需行为干预(如ABA疗法)。
个体化用药: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避免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