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遗传主导性
当前主流研究认为自闭症主要由遗传因素导致,属于先天性脑功能发育障碍。家系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同病率高达96%,异卵双胞胎为27%,同胞患病率为50%,且在常染色体2号、7号上发现相关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约能解释20%-30%的病例,但并非单基因遗传,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环境交互影响
孕期病毒感染、母体糖尿病/高血压、用药不当、辐射暴露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早产、产程缺氧等围产期问题也可能导致大脑损伤。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发病。
3. 争议观点
少数观点认为自闭症非完全天生,指出若仅由遗传导致,患者不婚育应使病例减少,但实际数据在上升。这可能与诊断标准细化、感统失调误诊等因素有关。
1. 社交障碍
缺乏眼神对视、呼名无反应、抗拒肢体接触,对抚养者无依恋行为,难以理解他人情绪。
2. 刻板行为与兴趣局限
3. 其他特征
约70%患儿伴随智力落后,部分出现痛觉迟钝、自伤或攻击行为。语言发育迟缓、重复无意义语句也是常见表现。
早期发现可通过行为观察(如社交反应、刻板动作)结合专业评估实现。尽管病因未完全明确,但尽早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症状。若怀疑孩子有相关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