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绘本作为一种特殊的干预工具,在康复训练和认知发展中具有多重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绘本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直观的语言学习素材。简单的文字和重复性句式(如《鼠小弟的小背心》中的对话结构)能帮助儿童积累词汇并模仿表达,而丰富的画面细节则辅助他们理解抽象语言与情感。研究表明,绘本阅读能显著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口语叙事能力,为社交沟通奠定基础。
自闭症儿童普遍具有视觉学习优势,绘本的色彩、形状和静态场景能有效吸引其注意力。通过观察画面细节(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色彩对比),儿童可以锻炼专注力,同时将形象事物与抽象概念(如“鸡蛋壳”与“硬”的属性)建立联系,促进认知发展。结构化绘本还能减少刻板行为,引导儿童关注逻辑顺序。
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如《抱抱》中的肢体互动)为儿童提供了安全的社交场景模拟。通过角感表达(如面部表情特写)和人际互动范例,儿童能逐步理解他人意图,增强共同注意力和反应性。亲子共读时,绘本还成为情感纽带,帮助建立信任关系。
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自闭症儿童,绘本可分层设计:从视觉搜寻类(如《小金鱼逃走了》)过渡到情节完整的社交故事类(如《大卫不可以》)。定制化绘本(如生活场景照片书)还能帮助儿童学习穿衣、用餐等实用技能。福州“绘童之家”团队开发的特殊绘本馆即通过立体触觉书、伴读讲解等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
绘本阅读的渐进式成功体验(如从仿说到自主表达)能提升儿童的自信心。通过参与绘本创作(如绘制个人故事),儿童可以释放想象力,同时获得成就感。部分家长反馈,长期绘本干预后,孩子甚至能主动复述故事并应用于实际社交。
综上,绘本不仅是自闭症儿童认知世界的窗口,更是连接他们与外部社会的桥梁。其意义不仅限于短期能力提升,更在于为儿童长期融入社会提供支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