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由于缺乏网络安全知识和辨别能力,他们往往成为一些手机App流量“收割”的对象,陷入各种网络套路中。
刘女士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款交友App,搅得我们家鸡飞狗跳。”她告诉我们,家里的老人被网络广告吸引下载了一款中老年社交App,结果不慎充值五六千元。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让人不禁为老人们的安全感到担忧。
如今,老年人普遍使用智能手机,但他们在网络上很容易被骗。有的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误导投保,有的人因免费领红包而被骗,还有的人因购买所谓的精品理财课程而损失惨重。据统计,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已达1.19亿,且针对老年人的网络套路逐渐增多。
一些互联网“老玩家”深入研究老年人的喜好和焦虑,熟练运用互联网套路,在老年网民面前挖下一道道“流量深坑”。他们通过陪聊诱导付费充值、利用弹窗信息行骗、以及瞄准老年人辨识能力差的弱点吸引流量、快速变现。这些手段让人防不胜防,让老人们损失惨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老年人自身需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关注和支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拥抱互联网。
部门应加强监管,规范App运营行为,防止其利用老年人缺乏网络安全知识而进行欺诈。互联网公司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的互联网产品,让老年人能够便捷地享受网络服务。
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教育和引导。通过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开展亲子共学等活动,让老年人了解网络风险,学会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老年人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避免遭受网络欺诈的危害。
保护老年人在互联网上的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让他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也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关于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权益保护问题,已然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致力于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些互联网从业者试图将老年人引入流量陷阱,这不仅损害了老年人的权益,也违背了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
陈旭辉对此深表关切,并强调必须整合社会力量,引入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进行常态化抽检和巡检。这些机构应定期公布测评结果,对违法违规的企业予以曝光,从而强制其遵守法律和行业规范。这种透明度和公正性的提升,无疑能够为老年人的数字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张宝义则进一步指出,平台和应用商店应当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重视用户的反馈,对存在问题的应用程序及时下架。有关部门应对违法广告和弹窗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迅速处理发现的违法问题。这些措施将有效地净化网络环境,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友好的数字空间。
针对老年人网络安全知识的匮乏,北京奥肯律师事务所的执行主任李传文建议,利用老年人常接触的电视节目和电台广播等渠道,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典型案例。这不仅能让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
张宝义还呼吁年轻人给予家中老人更多的陪伴。在陪伴中,年轻人不仅可以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和理解,还能传授他们手机使用技巧和防骗技能,为老人的安全提供坚实的守护。
保护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权益,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整合社会力量、加强监管、普及知识和增加陪伴,我们能够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友好、便捷的数字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