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对水的特殊反应和需求使得玩水游戏成为一项既具挑战性又充满潜力的教学活动。本教案专为中班自闭症儿童设计,结合水中游戏的乐趣与干预目标,通过多感官体验促进自闭症儿童在认知、社交、运动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发展。
教案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4-5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班年龄段)
活动时间:30-40分钟(根据儿童个体情况可调整)
参与人数:3-5名儿童(建议1名教师对应1-2名儿童)
环境要求:浅水区(水深不超过30cm)、水温32-35℃、安静少干扰的环境
教学目标
感官发展目标
通过水的触觉刺激,改善触觉过敏或迟钝问题,帮助儿童逐渐适应不同质地的触感体验
利用水的浮力和阻力,提供前庭觉和本体觉输入,改善平衡感和身体协调性
通过水温变化和水中活动,增强儿童对自身身体的感知和边界意识
社交沟通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与同伴进行简单的水中互动,如轮流泼水、共同运水等
通过水中游戏建立初步的眼神接触和共同注意力,如观察水中漂浮物、追踪水流方向等
学习使用简单语言或手势表达玩水需求,如"更多"、"停"、"帮"等
认知与运动目标
认识水的基本特性(湿、流动、浮力等)及日常用途(洗手、喝水等)
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如舀水、倒水、抓握水中物品等精细动作
发展大肌肉群,通过水中行走、踢水等动作增强肢体力量和协调性
教学准备
场地与安全准备
选择浅水区域(水深不超过儿童膝盖),底部铺设防滑垫,四周设置柔软围栏
检查水温保持在32-35℃(对触觉敏感儿童尤为重要)
准备干毛巾、更换衣物及急救用品,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应对
为每位儿童配备合适的浮力辅助设备(如游泳颈圈、浮力背心等)
教具与材料准备
基础玩水工具:塑料水杯、勺子、小桶、滴管、海绵等
漂浮玩具:塑料球、小鸭子、泡沫板、小船等颜色鲜艳的物品
溶解实验材料:食用色素、可溶解物品(糖、盐)、不可溶解物品(石子、塑料玩具)
视觉提示卡:玩水步骤图、安全规则图、情绪表达图等
人员准备
教师与儿童比例建议1:1或1:2,确保足够关注每位儿童的反应和需求
教师需提前了解每位儿童的特定敏感点(如对水花、声音的反应)和兴趣点
准备简短明确的口令和示范动作,配合视觉提示卡使用
教学活动流程
1. 环境适应阶段(5-8分钟)
目标:帮助儿童逐步适应水环境,建立安全感
渐进入水:让儿童先坐在池边用脚拍打水面,逐渐引导下半身入水,最后全身进入
触觉脱敏:对抗拒接触水的儿童,可先隔着毛巾接触水,或从指尖开始少量沾水
自由:给予儿童1-2分钟不受干扰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节奏水环境
2. 主题游戏阶段(15-20分钟)
根据儿童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以下2-3个游戏进行:
游戏一:彩色水世界(感官)
在透明水杯中装入清水,让儿童滴入食用色素观察变化,引导说"变"或指认颜色
将不同颜色的海绵或塑料球放入水中,鼓励儿童捞取指定颜色的物品
扩展:加入溶解实验,对比糖和石子在水中变化,简单讲解"溶解"概念
游戏二:小船运货(社交互动)
每位儿童分发一只小船,教师示范将小物品(如塑料珠)装入船中运至对岸
逐步引入轮流规则:"小明运红色珠,小华运蓝色珠",完成后击掌庆祝
扩展:两人一组共用一艘大船,体验简单合作
游戏三:水枪画板(精细动作)
在垂直放置的白板或大张白纸前,儿童用吸水玩具或水枪喷射作画
教师可画简单图案(如圆圈),鼓励儿童用水迹"描边"
扩展:观察水迹蒸发的过程,建立基础因果认知
游戏四:水中寻宝(感觉统合)
将各种质地物品(塑料、金属、海绵等)沉入水中,儿童闭眼触摸并猜物
或根据指令(如"找光滑的")捞出相应物品,锻炼触觉辨别能力
扩展:加入重量感知,比较空杯和满杯水的重量差异
3. 放松整理阶段(5-10分钟)
目标:平稳结束活动,强化积极体验
渐进收尾:提前3分钟用视觉提示卡或计时器预告活动即将结束
回忆分享:展示活动照片,引导儿童指认"最喜欢的部分",可用选择板辅助表达
过渡仪式:设计固定结束动作,如击掌、唱简短再见歌,帮助儿童心理过渡
自我照顾:指导儿童用毛巾擦干身体,将玩具放回指定位置,培养自理能力
差异化教学策略
针对触觉敏感的儿童
允许穿戴防水围裙或长袖泳衣减少直接皮肤接触
从远端肢体(如手指、脚)开始接触水,逐步扩大范围
提供可预测的水流接触(如用滴管而非直接泼水)
针对注意力短暂的儿童
每个游戏时间控制在3-5分钟,快速轮换保持新鲜感
使用高对比度玩具(如亮黄色鸭子)和夸张的声音效果吸引注意
结合儿童的特殊兴趣(如喜欢汽车则用汽车主题漂浮玩具)
针对社交障碍明显的儿童
先从儿童与教师一对一互动开始,逐步引入同伴
设计平行游戏,儿童各自玩水但共享材料,创造自然互动机会
使用明确的社会故事预先讲解游戏规则和预期行为
安全与行为管理
预防措施
密切监控儿童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及时发现不适信号
对可能出现的自我刺激或重复行为(如反复倒水)设定合理限制
准备应急计划,包括快速排水、保暖和情绪安抚措施
问题行为应对
抗拒入水:采用脱敏策略,从观看他人玩水开始,逐步接近
过度兴奋:引入"暂停区",用深压觉输入(如裹毛巾)帮助平静
固着行为:将重复行为转化为有目标的游戏(如从无意义泼水变为给植物浇水)
教学评估与延伸
观察记录要点
对水的接受程度变化(接触面积、持续时间)
游戏中自发沟通尝试(语言、手势、眼神)的频率和质量
特定技能的进步(如舀水量、合作轮流次数)
家庭延伸建议
浴室游戏:用淋浴头创造"雨",用浴缸进行小船比赛
日常接触:鼓励参与洗菜、浇花等安全玩水活动
社交故事:制作玩水主题绘本,预习下次活动内容
长期发展目标
逐步延长水中活动时间至45分钟
从封闭式指令过渡到开放式
从成人引导转向同伴互动为主
教学反思与调整
每次活动后,教师应记录:
哪些元素最能吸引儿童注意力
个体儿童的敏感点和突破点
环境或教具需要改进之处
下次活动可尝试的新挑战或支持
通过系统化的玩水游戏,自闭症儿童能够在感官体验中获得放松与愉悦,同时在结构化环境中学习基础社交和认知技能。教师需保持灵活性和创造性,根据儿童当天的状态实时调整活动内容和节奏,让每一次玩水体验都成为儿童全面发展的宝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