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自闭症孩子社交分享会

  • 心理师
  • 2025-07-18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社交分享会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形式,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中练习社交技能。以下是一份全面的自闭症儿童社交分享会策划与实施指南,结合了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社交分享会的理论基础

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方面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目光接触困难、理解他人情绪障碍以及表达需求能力受限等问题。社交分享会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结构化、可预测的活动设计,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低压力、高支持的社交学习环境。

研究表明,早期科学干预可使60%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显著改善。社交分享会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将专业的干预方法转化为家长和孩子都能参与的实践活动。通过"唤醒社交雷达"的方法,如吹泡泡魔法和寻宝大作战等游戏,可以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他们观察他人行为的习惯。

社交分享会的策划要点

1. 活动目标设定

成功的社交分享会需要有明确、可衡量的目标。根据案例研究,有效的目标包括:促进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之间的口语表达清晰化、增加眼神交流时间、提高特定社交技能等。目标设定应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相关和有时限。

社区星友记"项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该项目聚焦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实践活动、就业培训、社区融合等服务,并根据实践经验撰写了"孤独症人士原生社区融合实践指导手册"。这种系统化的方法值得在策划社交分享会时借鉴。

2. 参与者匹配

理想的社交分享会应该包括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以"1+1伙伴互助"的形式进行。这种融合模式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适当的社交行为,同时也让普通儿童增加对自闭症的理解和接纳。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有爱不孤独"项目中,采用了"爱心家庭+公益组织+自闭症家庭"三方联动的形式,为20名4-9岁的自闭症等相关发育障碍儿童和家庭营造了有效的融合环境。这种多方参与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干预效果。

社交分享会的活动设计

1. 分享技能培养

自闭症儿童学习分享需要系统的步骤指导。研究表明,有效的分享训练包括四个维度:一轮、二交换、三传递、四分享。具体步骤如下:

  • 走近他人或接近他人,保持合适的距离
  • 轻拍肩膀,等待他人回应
  • 微笑,看着对方说"给你"
  • 一起吃分享的食物
  •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创造许多社交互动的机会来练习分享。例如,给孩子端饭时可以放到半途,让孩子来接,接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拉一拉,促使孩子进行眼神接触和情感分享。吃西瓜时,可以让孩子尝一口你的西瓜,然后引导孩子把西瓜递给你,你来咬一口,建立一来一往的互动雏形。

    2. 游戏化学习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对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有效的社交分享会应该包含多种游戏元素:

    轮流隧道游戏:用纸箱搭隧道,家长先说"轮到妈妈爬",爬过后递给孩子说"轮到宝宝",帮助孩子理解轮流规则。

    合作运球游戏:两人用毛巾兜住小球运到终点,成功后击掌庆祝"我们赢了",培养合作意识。

    社交圈教学:使用四色社交圈(绿色-自己,黄色-认识的人,橙色-专业人士,红色-陌生人)帮助孩子理解不同的人际关系边界。对于不识字的孩子,可以贴上人物头像照片,直观展示哪些人可以拥抱,哪些人不能。

    家长在社交分享会中的角色

    家长是自闭症儿童社交发展中最关键的支持者。研究表明,自闭症孩子的社交发展应该"从妈妈开始",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在与妈妈的关系中学习到最初的社交技能。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建立信任基础:通过温和的语气和微笑面对孩子,使用定期接触来消除陌生感。在互动前可以先叫孩子的名字,或用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吸引注意力。

    2. 避免过早推动:如果孩子还没有与主要照顾者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不要急于把他们推入社交场合。孩子需要先在家里与家长互动得很好后,再逐步观察别人的玩法,允许他们先做一段时间的旁观者。

    3. 接纳发展节奏:社交发展不是直线式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退化"现象,突然不想参与社交活动。这是正常现象,家长应允许这种迂回曲折,给予孩子回到"安全基地"补充安全感的空间。

    4. 语言表达指导:家长应使用简短清晰的句子和具体词汇与孩子交流。提问时最好给出具体选择,比如"想吃苹果还是香蕉",这比笼统地问"想吃什么"更容易让孩子理解。视觉辅助工具如图片、符号或实物也能大大提升沟通效果。

    评估与后续支持

    成功的社交分享会应该有系统的评估机制和后续支持计划。根据个案研究,对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问题的干预需要长期坚持,越早发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干预就越为重要。

    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眼神接触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 参与互动活动的主动性
  • 分享行为的出现频率
  • 对社交规则的理解程度
  • 情绪表达和识别的准确性
  • 上海市闵行区自闭症志愿者协会的"社区星友记"项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持续支持模式,该项目是一项社区自然支持系统搭建计划,通过专业培训老师和志愿者群体的支持,为孤独症患者家庭提供长期帮助。

    记住,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独特的,社交分享会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整。正如一位自闭症孩子的父亲所说:"我们没觉得乐乐是一个特殊孩子",这种接纳和积极的态度本身就是最好的干预。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