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会对孩子的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和行为产生影响。在幼儿园中班阶段,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教案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份全面的中班自闭症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与目标
自闭症儿童在幼儿园中班环境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包括社交互动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和行为模式刻板等问题。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活动设计,帮助这些儿童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发展基础能力。
教育目标包括:
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基础社交技能,包括简单的互动和沟通能力
促进语言能力发展,包括理解和表达简单的需求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通过感知觉训练改善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社交技能培养活动
社交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最核心的困难之一,需要通过特别设计的活动来逐步引导。
具体活动设计:
角色扮演游戏:设计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如购物、问好),教师先示范,然后引导儿童模仿。使用明确一致的指令,语调略高于平常,声音略微大一点以吸引注意
小组互动游戏:如"传球游戏",儿童围坐一圈传递物品,教师给予即时强化("太棒了")和奖励(小糖果或代币)
触摸互动:科学表明抚摸是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有效方式,活动中可适当加入握手、轻拍后背等接触
2. 语言能力训练
语言发展是自闭症儿童教育的重点领域,需要结合视觉辅助和强化训练。
训练方法:
视觉辅助教学:使用图片卡、情景卡片等教具,帮助儿童理解"吃"、"喝"等基础动词和日常物品名称
发音训练:从单音节开始,通过辅助动作教孩子练习发声,逐渐过渡到多音节词
指令回应:从简单的一步指令开始("坐下"、"过来"),先用身体提示,然后逐渐减少提示
三、教学活动详细设计
1. 情绪认知与管理活动
情绪识别和表达对自闭症儿童尤为重要,需要通过特别设计的活动来培养。
活动流程:
1. 看"微笑":播放由许多笑脸组成的幻灯片,让儿童观察并讨论看到笑脸时的感受
2. 听"微笑":欣赏配乐诗朗诵《微笑》,讨论微笑的意义和魅力
3. 创造微笑:通过绘画或面部表情模仿,引导儿童表达不同情绪
4. 情绪卡片配对:使用情绪表情图,让儿童将表情与相应情境配对
2. 感知觉训练活动
感知觉异常是自闭症儿童的常见特征,需要通过专门训练来改善。
训练项目:
触觉训练:使用不同材质的物体(毛绒、木质、金属)进行触摸体验,减少触觉敏感或迟钝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木行走、单脚站立等活动提高平衡能力
听知觉训练:辨别不同声音(铃声、鼓声)并做出相应动作,增强声音辨别能力
四、教学实施与评估
1. 教学原则与方法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特定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教学原则:
分段回合教学:将每个技能分解为小步骤,每个回合由指令、响应和强化三部分组成
渐进式引导:从简单活动开始,逐渐增加复杂度,让儿童逐步适应
视觉辅助:充分利用图片、挂图等视觉教具帮助理解和记忆
即时强化:对正确反应立即给予奖励(口头表扬、小零食或代币)
2. 教学评估方式
评估是了解教学效果和调整方案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
行为观察:记录儿童在课堂中的社交互动、语言表达和情绪行为表现
学习成果展示:通过简单的作品展示或动作表演评估学习进展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行为变化和应用能力
五、注意事项与个性化调整
1. 实施注意事项
在自闭症儿童教学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重要注意事项:
保持耐心和友善态度,避免任何可能伤害儿童情感的言行
注意安全防护,特别是有轻微暴力倾向的儿童
教师仪表应整洁大方,避免浓妆艳抹或佩戴可能刮伤儿童的饰品
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可准备小零食防止低血糖等情况
2. 个性化调整建议
每个自闭症儿童的情况各不相同,教案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调整方向:
对于能力较弱的儿童,可增加辅助程度,采用全辅助或半辅助方式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儿童,可增加活动复杂度,如模仿一连串动作
根据儿童兴趣选择强化物,有的喜欢食物奖励,有的偏爱玩具或表扬
通过这样系统化、个性化的教案设计,中班自闭症儿童能够在支持性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逐步提升社交、语言和自理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